月明千里,文脉相传——高三2部德育活动侧记
作者:李 娜 发布时间:2025-10-09 15:22:03
浏览次数:
一轮明月,照亮千年文脉;一双巧手,传承文化基因。当桂花的清香再次弥漫街头巷尾,当皎洁的月华洒向千家万户,我们迎来了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中秋。它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传承课、一堂温情的家庭教育课。这个中秋,让我们暂别快节奏的生活,在亲手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笔墨纸砚间寻觅文化根脉,让千年的中秋文化在我们手中焕发新的生机。
笔底生辉,绘就团圆画卷
铺开画纸,让笔墨诉说心中的团圆。同学们通过画笔描绘家人围坐赏月的温馨场景,勾勒"海上生明月"的壮阔景象,创意表现"天涯共此时"的现代意境。


在调色运笔间,感受中国人对团圆的独特理解。那一轮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的美好期盼。让色彩诉说情感,让线条传递思念,用艺术语言诠释中秋的深厚内涵。
诗心寄月,书写家国情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月吟咏,留下不朽诗篇。现在,同学们接过这支文学的笔,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中秋诗行。


可以是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可以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也可以是对家国团圆的美好祝愿。让每一个字都饱含真情,让每一句诗都传递温暖,在平仄韵律中感受中华诗词的永恒魅力。
巧手传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亲手制作一盏花灯,在穿针引线中感受匠人精神;学习制作传统月饼,在揉捏塑形中体会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看似简单的手工活动,实则是与先人智慧的深情对话。


在这亲手创造的过程中,同学们懂得了为什么中秋的月饼必定是圆的,那其实是中国人对"圆满"最执着的守望;还懂得了为什么我们要提灯望月,那是中华民族对光明最深切的向往。当传统文化的温度从指尖传递到心间,文化的根脉,便在这温柔的触碰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