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淮中 > 校友之家

2014届牛宇:我与校服的故事

作者:牛宇 发布时间:2019-11-26 15:33:21 浏览次数:
     二十四节气,小雪已过,天一天一天地凉。
  柜子里,箱子底,收藏一年的冬装,也一件一件拖出来,能洗的洗,不能洗的干洗。收拾利索,准备过冬。
  尴尬的是,连着试了两三件,穿着都嫌紧——人胖了。老妈在一旁看着,嗔怪道:“你看你,到底上班自己挣钱了,这两年自己买多少衣服,又不控制自己体型,都不能穿了。”老爸接过话头,“还是上学好,一年四季校服,不要买多少衣服。”
  仿佛一枚冲天礼炮,点了引信,快速地绽开了关于校服的记忆礼花。
  淮中教育集团的藏青配白的秋季校服,穿了六年。文通三年,淮中三年。
  2008年的夏天,我如愿以偿地进了文通。发校服那天早上,我妈在家说,“衣服尽量拿大一点,这几年肯窜个子呢,今年够穿明年再不够,稍微大一码。”班主任宋国群老师也讲,“领衣服机灵点,大一点,不要穿卡卡的,说不定一学期就不够穿了。”
  于是,本该领165的我,领了一套175的,大了两个号。外套倒不怎样,冬天里面套件棉袄,外面穿着外套都够。关键是裤子,学生装,不讲究修身得体,主要是统一。175的裤子,太长太长,肥肥大大,拖拖拉拉。没办法,回家后我爸送去了家门口的缝纫店,把裤脚挽进去,收了个边,“以后长个子,裤脚还能放出来。”
  只可惜,初中结束,裤脚也没能放下来,个子定在了一米六出头。
  转眼又是高中。
  依稀记得那天,领校服的通知在广播里响起。“今天在翔宇楼中庭发放校服,一部同学上午领,二部同学下午领,试穿后不合适的,两天内抓紧时间调换。”
  高一班主任是翟爱红老师,领着全班,浩浩荡荡朝翔宇楼进发,到了发放校服的地方,她喊:“自己穿多大要有数,大一码就差不多了。”这次,我拿了170的,裤子稍长,回家后,我爸直接量体裁衣,裁了裤脚,穿着正好。因为,学校丽泽堂后面北面的商店,有校服卖。就算不够穿,也可以买。
  于是,这套170的校服,我从高一,一直穿到了毕业。凭良心说,校服穿着确实舒服。毕了业,跟同学聚在一起,聊到校服才有这种体会。“从来不愁每天衣服的搭配,一件短袖,一件衬衫,一件外套,热了脱,冷了添,校服太合适了。”
  到了冬天实在天冷,穿上棉袄、羽绒服,外面套校服,不知让多少父母开心不已——这时候,校服又是“护渍衣”,罩在冬装上,脱了校服,里头鲜亮不怕脏!
  高二那年冬天,家里亲戚聚会,我中午放学回家,他们都喊“二级干部回来了”,原来我穿了中长的羽绒服,校服短,穿在外面,还露出一截羽绒服。想来令人发笑。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也更加体贴学生,在我们毕业后,集团两校又为同学们新设计了冬装的羽绒校服。大气的深蓝色运动服款式,可拆卸的羽绒服内胆,更是家长的福音!多少次在街上看着学弟学妹们穿着羽绒校服,都感慨没赶上好时候,“望服生叹,可望而不可及也!”
  到了高三,中午不回家吃饭了,在班级自修,校服也有大用处。
  夏天吹凉空调,老郑同志经常强调,“神仙也怕脑后风!中午睡觉,可以带件厚校服,披在身上挡挡风,图凉不是好事。”
  冬天班级开暖风,门窗关好,趴在桌上睡觉,桌子凉。我们又把校服,全都塞到其中一个袖子里,鼓鼓囊囊的,多好的一个枕头!垫在桌上,趴着睡正合适。
  校服的意义,在我认为,既统一了学生穿着,避免攀比,整齐的着装,也体现了学校良好的校风。当下火热的抖音平台上,我经常刷到母校师生隆重集会的视频。运动会时,学弟们朝气蓬勃,昂首阔步地走在跑道上;升旗仪式上,大家又庄重肃立,阵列整齐地面向国旗行礼;国庆祝福的视频,手中挥舞的国旗,由衷而发地祝福祖国,更显激情!
  那时候的我,天不热的日子里,在放学的路上,电动车骑得飞快,校服拉链不拉,衣服随着风,哗啦啦地飘扬在身后,拉风,来斯。随风摆动的,还有我,还有同学们,17岁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