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德育 > 教育札记

德育为帆 活动为舟

作者:范井轩 发布时间:2018-10-30 19:33:22 浏览次数: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 。”诚如其所言,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启迪,是心灵的交融,是灵魂的碰撞。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如何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深刻性,这是我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鼓动心灵,用高目标催化内驱力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作为老师的我们,只能给学生引路,让他们少走弯路,但是我们不能代替他们走完累并快乐着的高中三年的历程。如何才能将我们的领路工作做好做实做到学生的心坎呢?我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做学生心灵的“鼓动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捕捉鼓动的时机。比如高二刚开学不久,我在学生撰写的日反思中发现很多学生流露出考个本一很简单的思想,针对这种盲目自信的现象,我做了三件事:
  1.通过班会课,以视频的形式,从视觉上让学生认识不同大学在生活环境、设施等各方面的差别,让学生对名校无比憧憬。
  2.投影并且张贴2018年江苏高考本一本二各批次省内外不同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让学生明白“如果你不加倍努力,上好大学只能是梦想”。
  3.以第一次阶段练习的成绩为尺度,分析现状与理想大学之间的差距,让学生看清现实,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
  有时候老师善良的欺骗会让学生变成井底之蛙,毫无斗志。在基础年级,适当的“刺激”鼓动才会唤醒麻木与倦怠,高目标的引领才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深藏的强大的求知欲和爆发力,从而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式的自我管理的学习。

  倡导本真,让真德育熏陶高品格

  前段时间,网上曝光了一张图片。老师在讲课,角落里4个学生却围坐在一起,吃着小菜,喝着小酒,互不打扰。网上有人佩服老师的定力,有人质疑老师不维护课堂纪律,但同为老师的我们却看到身为老师深深的无奈。有人说,在中国,教书和育人正在被割裂开。但我们有没有认真反思过这些事件背后最深层的原因呢?莎士比亚说“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带到辽远的后世。”其实,学校教育本应德育为先,班级也不应该是培养一部部只知考试却没有灵魂和思想的机器加工厂。
  在我的几年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无论我带什么样的班级,班级名片中的班级目标始终是十二个字:“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学习。”在班级中,以日反思为思想教育的阵地,引导鼓励学生说真话,讲真事,书真情,借此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班级中,不搞以成绩为唯一尺度的一刀切的评判标准,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评价以品行为先,兼顾学习态度。
  也许二十年后学生早已忘记当初我们强调多次的解题技巧,但学生肯定会记得我们当初在某次谈话中对他正直、热情、善良品行肯定的场景。我想,一个班级的学生品行正了,学风也就正了,成绩自然也就好了。

  落实小组,用新合作塑造好素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说:“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其实夸美纽斯寻找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新课改的一个显性特征是提倡合作学习,我们应该倡导“合作学习新样态”,要找到合作学习的新路径、新方法。在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方面实施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课外练习巩固环节也可以大胆尝试设置合作型作业,使用合作学习。这样合作学习新样态的“新”字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提倡落实的合作学习应该指向思维深处,指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率。在新样态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做好指导者、管理者,要进行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要调控过程和结果。

 


  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们每天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就是一种唤醒,每天温馨的一句提醒就是一种点燃。作为班主任,起早贪黑的教育过程也许苦涩,但相信破茧成蝶的教育果实定然甘甜。